找到相关内容560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华严宗有无实修观法之我见

      按照赖永海的说法:“天台宗的整个佛性学说与该宗以中通为佛性有直接关系,而华严宗的思想则完全从纯净无染的‘如来芷自性清净心’出发。以中道为佛性所体现的是不离有无、不遣空假、具染净,一念三千的诸法实相;而从清净心为出发点,所追求的则是圆融无碍的清净境界”。(注七)   由此,产生的观法亦是从不同高度来建立的。天台从中道出发,将“教”与“观”喻为鸟之两翼,车之两轮,(注八)而说教观一致,这...

    道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150604.html
  • 略论中国佛教的修证之法及其特质

    、顿教、圆教是也。华严宗以《华严经》为圆教。它的中心法义就是讲“法界缘起”,也就是“”。这个真如自性就是法界。华严宗的行证之法就是以法界观门为圆极。而法界观门甚深广大,精妙绝伦。据《法界观门》中讲...把宇宙万法之间的相即相入,尘尘相因,圆满具足地阐释出来。可以说把法界真如自性的内蕴和盘托出。一切称是本体,本体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由而显现万法森罗之法相。华严宗实际就是体用宗也。法界缘起就是...

    郭明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252927.html
  • “一阐提入皆得成佛”与“家家阿弥陀”

    成佛的可能)。当然,它们各自显示出区别于对方的鲜明特色,用赖永海的话来说,天台讲生佛互具,华严主如来,禅宗则主张即心即佛。 天台宗因创始人智凯(538—597年)常住浙江天台山...修习次第之间的关系。 华严宗又主“”说。即称,这是“法界缘起”说在佛性思想上的表现;而既然有情世间都是称,那么,合乎逻辑的结论自然便是众生本来是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5355576.html
  • 弘扬台宗必须走台净结合之道路

    净之教,殊途同归耶!又:台宗修法,止观而已。净宗一句弥陀,即含止观之义,何则?一句佛号,能念之心,全修,历历分明,即是观;所念之佛,全修即,无有形相,即是寂,若以台宗一心三观,一境三谛与净宗理持...宗修法,止观而已。净宗一句弥陀,即含止观之义,何则?一句佛号,能念之心,全修,历历分明,即是观;所念之佛,全修即,无有形相,即是寂,若以台宗一心三观,一境三谛与净宗理持佛号揆之,亦无不合,所持佛名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0056105.html
  • 略论三因佛性

    佛性之义,而得了悟。知由一念无明,障蔽心源,不知六尘境界,当体本空,认为实有,以致杀盗淫。由惑造业,因业受苦,反令正因佛性为惑造业,因业受苦之本。从兹了悟,遂欲反妄归真,冀复本也。是为了因佛性。...四点在下之横。犹如伊字三点,摩醯首罗天三目,故即一而三,即三而一也。何以故?全修,全修即,性修不二故。印光大师说:“修德有顺有逆,顺性而修,愈修愈近,修极而彻证,证而了无所得。逆性而修,愈修愈远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158268.html
  • 六即颂略解

    六即颂略解   作者:张秉全   六即佛是天台宗的主要理论之一,它阐明了事相修证因果与佛性理体关系。所谓六而常即,即而常六者是也。约修德说,全修,阶位分明,所以论六。如水有浅深,高低不同。约...主要理论之一,它阐明了事相修证因果与佛性理体关系。所谓六而常即,即而常六者是也。约修德说,全修,阶位分明,所以论六。如水有浅深,高低不同。约性德说,全修即,其体无二,所以论即。如浅水深水,同一湿性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758299.html
  • 弘扬台宗,必须走台净结合之道路

    ,即含止观之义,何则?一句佛号,能念之心,全修,历历分明,即是观;所念之佛,全修即,无有形相,即是寂,若以台宗一心三观,一境三谛与净宗理持佛号揆之,亦无不合,所持佛名,约能念之心而言,自体本空,...”女流尚得往生,矧须眉丈夫。此岂非台净之教,殊途同归耶!又:台宗修法,止观而已。净宗一句弥陀,即含止观之义,何则?一句佛号,能念之心,全修,历历分明,即是观;所念之佛,全修即,无有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858300.html
  • 马一浮人间佛教思想倾向中的矛盾性

    。全提云者,乃明性修不二,全修,全修在,方是简易之教。以理言,修以气言。知本乎,能本乎修。性唯是理,修即行事,故知行合一,即性修不二,亦即理事双融,亦即“全理是气,全气是理”也。   “性修不二,全修,全修在”,这是马一浮的工夫论的根本宗旨,也是马一浮评价一切修养功夫的基本准则。在他看来,理虽本具,亦要学而后明;精义入神,方能致用。所以他特别主张“性修不二”,并且非常注重“涵养”...

    郭敏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985114.html
  • 唐代诗僧皎然的宗系和思想

    也,如释氏顿教,学者有沉性之失,殊不知之法,万象皆真"。皎然以为顿教重返古,学者易生执著,以致太过,所谓"沉性之失",即沉空守寂、不知变通。  皎然所指的顿教,当为南宗神会一派的宗旨。神会以顿教自许,天下共知。同时神会又强调《金刚经》传宗,重视空寂之体,主张无相无住,此即所谓复古太过;又主张无念无作,不心,不动念,不作意,此即所谓沉性不。神会以为心即妄,动念则乖,皎然却云"之法,万象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5942539.html
  • 《周易禅解》哲学智慧通观

    理论依据和解脱的根本原因。“称觉,必能合乎本觉,故为吉之先见。”(《系辞下传》,第279页)由本觉而有不觉,由不觉而有始觉,由始觉契合本觉,是为究竟觉。智旭在这里借用《大乘信论》的基本观念,说明称觉的根据在本觉、在佛性。《禅解》借易理融通佛理,系统地诠释了生佛体同的心性智慧,并以之为与易理所谓“天地之心”相仿佛。  1、佛性易理铺天匝地  易包六合,心含万有。智旭以易为心体:“盖易即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646113.html